罗聪(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招专业:100702药剂学(博士)、100702药剂学(硕士)、1055药学(药剂学方向)(硕士)、107204纳米生物医学
办公电话:
E-mail:luocong@syphu.edu.cn
导师简介
教育经历:
2006.09-2010.06 学士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2010.09-2013.06 硕士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2015-2016曾赴美国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公派留学;
2017年获药剂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8.12-2021.12 教授/青年PI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
2022.01-至今 教授/PI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
2023.09-至今 院长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
杂志任职: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主编助理/编委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
荣誉奖励: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辽宁省优青获得者
辽宁青年科技奖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辽宁省“校园先锋工程示范岗”(党员)
沈阳市领军人才
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执教课程:
药学理科基地班 《药剂学》 主讲
药学理科基地班 《药剂学实验》 主讲
药学理科基地班 《药剂学开放实验》 主讲
研究生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主讲
研究生 《肿瘤生物学导论》 主讲
社会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委会常务青年委员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委会青年委员
河南省乳腺癌精准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评专家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沈阳市科技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导师)
1、无载体小分子自组装纳米递药技术
2、高效低毒抗肿瘤纳米共递药系统
3、血栓性疾病精准靶向诊疗递药系统
导师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含科研获奖等情况)
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9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含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00万元);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辽宁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各1项;获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优秀教师奖、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奖、中国药学会-青年药剂学奖、辽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沈阳市十大优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等荣誉奖项。
参与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1、磁控连续介质软体机器人精准递送前药纳米组装体用于肿瘤化疗-免疫协同治疗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基金编号82161138029(负责人)
2、自增敏型ROS触发释药的卟啉-紫杉醇“光化一体”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金编号81703451(负责人)
3、PD-1/PD-L1的小分子抑制剂-卟啉光敏剂二聚体前药自组装仿生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基金编号XLYC1907129(负责人)
4、空间多向配位交联的双电子受体顺铂前药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计划项目,基金编号2020-YQ-06(负责人)
5、主客体包合作用力介导的超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基金编号2018T110233(负责人)
6、链锁配位交联的顺铂前药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编号2020M670794(负责人)
7、高效联合化疗的“一体双药”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编号2017M611269(负责人)
8、一步点击超分子前药纳米组装体的构建及其增效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基金编号LJKZZ20220109(负责人)
9、超级π共轭介导的新型卡巴他赛前药自组装纳米制剂的研究,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金编号RC201452(负责人)
10、纳米人工杂合生物系统的构建及肿瘤免疫诊疗应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编号2021YFA0909900(学术骨干)
代表性论文(导师)
研究方向聚焦药剂学和纳米生物医学,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Cell Reports Medicin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IF>10的论文5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热点论文1篇,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1、Zhang H, Zhao Z, Sun S, Zhang S, Wang Y, Zhang X, Sun J, He Z, Zhang S*, Luo C*. Molecularly self-fueled nano-penetrator for nonpharmaceutical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and ischemic strok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1): 255. (IF=16.6)
2、Wang Z, Zhang S, Kong Z, Li S, Sun J, Zheng Y, He Z, Ye H*, Luo C*. Self-adaptive nanoassembly enabling turn-on hypoxia illumination and periphery/center closed-loop tumor eradication. 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3, 4(4): 101014. (IF=14.3)
3、Zhang H, Wang J, Han R, Sun B*, Luo C*. Bioorthogonal chemistry-driven anticancer nanotherapeutics. Trends in Chemistry, 2023, 5(9): 697-710. (IF=15.7)
4、Sun X, Yang X, Wang J, Shang Y, Wang P, Sheng X, Liu X, Sun J, He Z, Zhang S*, Luo C*. Self-engineered lipid peroxidation nano-amplifier for ferroptosis-driven antitumor therap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451: 138991. (IF=15.1)
5、Zhao Z, Zhang X, Zhang H, Shan X, Bai M, Wang Z, Yang F, Zhang H, Kan Q, Sun B, Sun J, He Z, Luo C*. Elaborately engineering a self-indicating dual-drug nanoassembly for site-specific photothermal-potentiated thrombus penetration and thrombolysis. Advanced Science, 2022, 9: 2104264. (IF=15.1)
6、Li S, Yang F, Sun X, Wang Y, Zhang X, Zhang S, Zhang H, Kan Q, Sun J, He Z, Luo C*. Precisely engineering a carrier-free hybrid nanoassembly for multimodal DNA damage-augmen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26: 130838. (IF=15.1)
7、Zhang X, Xiong J, Wang K, Yu H, Sun B, Ye H, Zhao Z, Wang N, Wang Y, Zhang S, Zhao Wu, Zhang H, He Z, Luo C*, Sun J*. Erythrocyte membrane-camouflaged carrier-free nanoassembly of FRET photosensitizer pairs with high therapeutic efficiency and high security for programmed cancer synergistic phototherapy. Bioactive Materials, 2021, 6(8): 2291-2302. (IF=18.9)
8、Yang F, Zhao Z, Sun B, Chen Q, Sun J, He Z, Luo C*. Nanotherapeutics for antimetastatic treatment. Trends in Cancer, 2020, 6(8): 645-659. (IF=18.4)
9、Zhao Z, Yang F, Zhang X, Sun J, He Z, Luo C*. Emerging nanotherapeutics for antithrombotic treatment. Biomaterials, 2020, 255: 120200. (IF=14.30)
10、Sun B#, Luo C#, Zhang X, Guo M, Sun M, Yu H, Chen Q, Yang W, Wang M, Zuo S, Chen P, Kan Q, Zhang H, Wang Y, He Z, Sun J*. Probing the impact of sulfur/selenium/carbon linkages on prodrug nanoassemblies for cancer therap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3211. (IF=16.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 邮编:110016
©2016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