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祥课题组

刘永祥(教授,博士生导师)

所招专业:100701药物化学(博士)、100701药物化学(硕士)、0703化学(硕士)、1055药学(药物化学方向)(硕士)

办公电话:

E-mail:yongxiang.liu@syphu.edu.cn

个人简介:

刘永祥教授,无涯创新书院院长,2001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化学制药学士学位;2004年于同校获药物化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赴美国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进行博士后研究。2012年作为辽宁省“提升学科计划”项目引进人才,被直聘为沈阳药科大学副教授;2016年被聘为无涯学院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2017年被直聘为教授。2017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2018年入选“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沈阳市拔尖人才;2019 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2023年任“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编委;《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双语出版论文翻译专家;《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审稿专家;《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在教学方面,主要讲授《中级有机化学》、《专业英语》、《药学研究专论》、《催化化学》等本科生课程,共计510.96标准学时,年均72.99学时;主讲《绿色化学》、《有机合成前沿》、《不对称合成》、《药物化学专论》、《药物合成中的金属有机化学》等研究生课程,共计433.76标准学时,年均61.97学时。任现职以来讲授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总计944.72标准学时,年均教学工作量134.96标准学时。指导博士研究生13名,已毕业5名;指导硕士研究生78名,已毕业46名。

在教改项目方面,2021年获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年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2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2022年9月受聘为沈阳药科大学药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建设负责人。在教学获奖方面,2021年荣获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优秀教师;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创新案例奖;2022年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2022年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科研成果方面,以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研究为牵引,以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制药企业药物合成工艺的更新换代提供新途径为契机,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4项,纵向资助额达266万元;并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主持横向课题2项,横向资助额84万元;课题组紧紧围绕药物化学与有机合成前沿领域,以基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为导向,致力于开展具有骨架多样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库的构建与活性研究工作,已在这一领域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高水平A类论文25篇,其中封面论文4篇,封底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且我校为专利权人8项。2021年获沈阳市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同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执教课程: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授课课时数

标准学时数

中级有机化学

全校本科生

16

16

专业英语

药物化学

32

32

药学研究专论

药学理科基地

2

2

催化化学

药学理科基地

6

6

有机合成化学前沿

全校研究生

16

16

绿色化学

全校研究生

16

32

不对成合成

全校研究生

8

16

药物化学专论

全校研究生

4

7.68

药物合成中的金属有机化学

全校研究生

3

5.4


社会兼职:

1.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药物合成室主任

2. 辽宁省药学会药物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 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泌尿系肿瘤化学生物学治疗和细胞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 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东北科技专家库专家等

5. 沈阳药科大学第十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药学学科、药物化学学科、化学学科委员

6.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编委

7.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双语出版论文翻译专家

8.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审稿专家

9.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10.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导师):

研究方向一: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骨架及相关活性分子的高效合成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二:吲哚生物碱与异喹啉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化学生物学研究

研究方向三:新型有机催化剂及其催化的相关反应研究

导师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含科研获奖等情况):

1.“发散式-规模化”合成策略导向的几类吲哚生物碱的全合成、探针化及神经干细胞营养素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012026/12,基金编号22277082(主持人)

2. 基于手性源的DTS策略对天然产物Neobraclactone A的全合成、探针化和分子编辑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0/012023/12,基金编号21977073(主持人)

3. 基于芳乙胺炔酰胺催化级联环合策略的几类吲哚与异喹啉生物碱类药物及活性分子的步骤经济性合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项目,2024/01-2027/12,基金编号U23A20525(参与人,2/6

4.“规模化-发散式策略”导向的三类吲哚生物碱不对称全合成及促神经生长活性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012024/12,基金编号2022-MS-245 (主持人)

55. 基于发散式合成策略的几类吲哚生物碱天然产物的克级规模制备及生物活性筛选,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21/01-2023/12,基金编号LJKZ0908 (主持人)

6. 金催化途径可控的多环吲哚生物碱的合成研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7/012019/12,基金编号 20170540855(主持人)

7. 金催化氧杂蒽酮和吖啶酮的通用合成方法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2017/012020/01,基金编号2017LQN08(主持人)

8. 金催化1,5-烯炔环合途径的调控及其在活性分子成中应用,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042016/12 基金编号 2014020080(主持人)

9. 胰腺癌活性天然产物 (+)-Grandifloracin的克级全合成方法发展及结构编辑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2014/042016/12,基金编号L2014386 (主持人)

10. 基于"仿生策略"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化合物库的合成及其药理活性筛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3/012015/12,基金编号21202103(主持人)

研究性论文(导师)

(1) Hezhen Han, Shengbo Yin, Hanyang Sun, Zixuan Liu, Jiayue Fu, Bin Lin, Lu Yang,* Maosheng Cheng,* and Yongxiang Liu*, Silica Gel-Promoted Tryptamine-Ynamide Cyclization Strategy Enabling Total Synthesis of Elacomine, Organic Letters, 2025, 27, 8793-8797.

(2) Hanyang Sun, Zixuan Liu, Bin Bai, Maosheng Cheng, Lu Yang,* Yongxiang Liu,* and Wei Xiao*,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Ynamide as a Promoter in Copper(II) Catalyzed O‑Glycosylation, Organic Letters, 2025, 27, 8353-8358.

(3) Lu Yang, Fukai Xie, Lianjie Zhang, Jipeng Wei, Jiaji Li, Xiang Li, Jiayue Fu, Bin Lin, Maosheng Cheng,* and Yongxiang Liu*, Gold(I)-Catalyzed 6-exo-dig Hydroamination/7-endo-dig Cycloisomerization Domino Approach to 3,7a-Diazacyclohepta[jk]fluorene Derivatives, Organic Letters, 2024, 26, 10030-10035.

(4) Changhong Han, Lu Yang, Kaizong Yao, Sen Zhang, Jiayue Fu, Hanyang Sun, Hongsheng Xu,d Bin Lin, Maosheng Cheng, and Yongxiang Liu*,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Dihydrospirotryprostatin B via a Silica Gel-Mediated Cyclization of Tryptamine-Ynamide. Chinese Journey of Chemistry, 2024, 42, 1355-1359. (Front Cover)

(5) Xinhang Zhang, Hanyang Sun, Changhong Han, He Wang, Junpeng Zhang, Di Zhang, Bin Lin, Huiming Hua, Maosheng Cheng*, and Yongxiang Liu*,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Neobraclactone C. Organic Letters, 2022, 24, 9485-9490.

(6) Jiayue Fu, Bingbing Li, Xinxiu Wang, He Wang, Minghui Deng, Huali Yang, Bin Lin, Maosheng Cheng, Lu Yang*, and Yongxiang Liu*, Collective Total Syntheses of Benzo[C]Phenanthridine Alkaloids Via a Sequential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Pot-Economic Approach. Organic Letters, 2022, 24, 8310-8315.

(7) Jingfu Zhang, Sen Zhang, Zhixing Ding, Anbin Hou, Jiayue Fu, Hongwei Su, Maosheng Cheng, Bin Lin, Lu Yang*, and Yongxiang Liu*, Gold(I)-Catalyzed Tandem Intramolecular Methoxylation/Double Aldol Condensation Strategy Yielding 2,2'-Spirobi[indene] Derivatives. Organic Letters, 2022, 24, 6777-6782.

(8) Lu Yang, Siwen Huang, Rongkang Huang, Anbin Hou, Sen Zhang, Hongwei Su, Xiaohong Ding, Bin Lin, Maosheng Cheng*, and Yongxiang Liu*, Total Syntheses of Aspidospermidine, N-Methylaspidospermidine, N-Acetylaspidospermidine, and Aspidospermine via a Tandem Cyclization of Tryptamine-Ynamide, Organic Letters, 2021, 23, 6471-6476.


学术活动

2025年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药学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

课题组宣传

课题组公众号

 

课题组抖音号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  邮编:110016

©2016 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 版权所有